升本以来,学校积极践行本科教学科研发展思路,坚持立足地方,扎根鸡西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理念,在特色学科凝练、學科建設平台搭建、服务地方、团队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學科建設取得了丰硕成果。
一、加強重點學科規範管理,凝練特色學科新方向
學科建設本着瞄准一流应用技术大学建设目标,紧紧围绕国家、黑龙江省和鸡西市发展战略的重大需求,结合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和产业特色,培育学科特色,促进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发展,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出台了《重点发展學科建設及管理办法》《黑龙江工业学院特色学科管理办法》等,对学校学科进行规范管理。根据《黑龙江工业学院學科建設方案》(黑工院发〔2018〕104号文件)精神,经校内各学科点申请、校外专家组评审,并经2019年第十二次校长办公会议审议,我校第一批特色建设学科进行立项建设。分别是采矿工程、测绘工程学科、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科、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无机非金属材料、企业管理学科、环境设计设计、中国共产党历史9个重点学科。凝练出特色学科新方向17个,突出了服务地方导向,引导各学院學科建設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助推特色重点学科管理。特色重点學科建設方面,制定了《黑龙江工业学院特色学科发展规划》,明确了学校特色學科建設发展方向,使特色學科建設工作有据可依、围绕特色學科建設推进各项工作开展。
二、强化培育重点建设,逐渐搭建學科建設新平台
(一)省級重點實驗室建設進展順利。等離子體生物質材料研發與檢測實驗室集聚整合創新要素、培養造就創新人才、組織開展科技創新、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推進資源開放共享,黨委書記蓋元臣親自帶領實驗室研究團隊成員討論制定實驗室規劃與發展方向及團隊成員各自具體研究方向。形成了等離子、生物質、石墨、鹿油研發四個小分隊,圍繞石墨積極申報各級各類課題,規定了研發任務指標,包括論文指標、科研成果獲獎指標,以産業化爲前提,開展了深入、系統、特色研究。
(二)高层次科研平台搭建顺利开展。出台了《黑龙江工业学院重点发展學科建設及管理办法》,与市科技局合作开发了黑龙江工业学院科研管理服务平台;与黑龙江昱泰机器制造有限公司共建了省级破碎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鸡西市天合科技公司共建水稻灌溉自动控水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鸡西市星光热风炉制造公司共建热风炉安全保护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凯威碳素制品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教学科研实践基地;与辽宁丰禾伟业科技有限公司共建无人机专业;与中科招商投资管理集团共建中科创业学院;与中国工商银行鸡西分行联合启动第七届全国大学生金融产品创意设计大赛,学生获得工商银行校园招聘直通奖励;与黑龙江技师学院签订了汽车专业人才联合培养协议,实现了资源共享,为培养具有“工匠精神”高素质人才开辟了新通道。
三、不忘辦學初心,立足地方服務發展再做新貢獻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學校作爲地方本科高校,升格不拔根,更名不改姓,永遠姓雞西。在服務“轉型發展興市富民”的偉大實踐中,奮力書寫了新時代雞西高等教育“奮進之筆”。
(一)科研高地和“智庫”作用逐年凸顯。成立了黑龍江工業學院科學技術協會,成爲聯系師生開展科學技術攻關的橋梁和紐帶。宋春蓮教授的等離子體生物質液化的方法填補國內空白,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成功獲批黑龍江省等離子體生物質材料研發與檢測重點實驗室,填補了省內生物質石墨研發方向實驗室建設的空白。省科學院雞西石墨分院也即將落戶我校。積極籌建雞西地域文化研究與傳播中心。受科技局委托,我校教師自主研發的“雞西市互聯網+科技管理與創新共享服務平台”正式投入使用。4名教師被遴選爲全市電子商務專家。5名教師被遴選爲省市十九大精神宣講團成員,赴市內外機關事業單位宣講30余場次。教師在全市舉辦各類講座、培訓百余場次,百余人擔任市級法律顧問、評估專家、學會委員、考官等,人才高地效應不斷釋放。
(二)融入地方聯合發展的趨勢持續凸顯。與市郵政局聯合開展了“郵樂購”電商體驗文化節活動,與雞西(雞冠)電商運營中心合作,引進電商平台入駐校內孵化基地,百余名在校大學生成功開店。與市糧食局聯合推動五色谷電子商務公司平台發展,爲大學生搭建了創業實踐平台。精准施策幫扶虎頭鎮新崗村和密山鎮新和村,解決了吃水、修路等重點民生工程的立項工作,開展了種養殖技術、農業高産技術、病蟲害防治技術和農産品網上銷售等方面的科技智力幫扶,在困難戶脫貧解困方面開展資金和項目幫扶,幫扶工作成效受到市委表彰。在服務中韓石墨烯産業園項目、服務雞西青少年足球訓練,以及百余次爲全市有關部門和單位提供場地和人員服務等方面,熱情支持,主動作爲,得到市委市政府和有關部門的信任、贊許和感謝。
(三)服務區域經濟發展,在良性互動中實現共贏。在校企合作工作中,我校與國家石墨産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黑龍江昱泰重型機械制造有限公司、雞西市天合科技有限公司、譜祥新材料有限公司等4家單位簽訂了聯合建立研發中心合作協議,黑龍江新曙光刺五加生物科技開發有限公司、雞西浩市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雞西天源煤炭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企業簽訂了科技合作協議,我校10余名教授與相關領域的企業簽訂了科技服務協議。
四、提升隊伍素質,增強科研實力,組建學科新團隊
出台了《科技领军人物计划管理与考核办法》《青年科研人才培養方案》,对科技人才的利用和培养起到积极的促动作用。充分发挥教学名师、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的示范和引领作用,一批学术团队,如生物质研发科研团队、石墨产品研发科研团队、机械设计科研团队、电气自动化科研团队等逐渐形成。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加强对专业技术人才的管理和考核,优化人才工作环境和发展平台,尊重人才、崇尚学术、默默奉献的良好风气正在形成。坚持“小题大做、小题深做、小题精做”,教职工围绕“党委政府”“厂矿企业”“田间地头”开展科學研究,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实现历史性突破,学校被评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
一、加強重點學科規範管理,凝練特色學科新方向
學科建設本着瞄准一流应用技术大学建设目标,紧紧围绕国家、黑龙江省和鸡西市发展战略的重大需求,结合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和产业特色,培育学科特色,促进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发展,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出台了《重点发展學科建設及管理办法》《黑龙江工业学院特色学科管理办法》等,对学校学科进行规范管理。根据《黑龙江工业学院學科建設方案》(黑工院发〔2018〕104号文件)精神,经校内各学科点申请、校外专家组评审,并经2019年第十二次校长办公会议审议,我校第一批特色建设学科进行立项建设。分别是采矿工程、测绘工程学科、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科、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无机非金属材料、企业管理学科、环境设计设计、中国共产党历史9个重点学科。凝练出特色学科新方向17个,突出了服务地方导向,引导各学院學科建設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助推特色重点学科管理。特色重点學科建設方面,制定了《黑龙江工业学院特色学科发展规划》,明确了学校特色學科建設发展方向,使特色學科建設工作有据可依、围绕特色學科建設推进各项工作开展。
二、强化培育重点建设,逐渐搭建學科建設新平台
(一)省級重點實驗室建設進展順利。等離子體生物質材料研發與檢測實驗室集聚整合創新要素、培養造就創新人才、組織開展科技創新、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推進資源開放共享,黨委書記蓋元臣親自帶領實驗室研究團隊成員討論制定實驗室規劃與發展方向及團隊成員各自具體研究方向。形成了等離子、生物質、石墨、鹿油研發四個小分隊,圍繞石墨積極申報各級各類課題,規定了研發任務指標,包括論文指標、科研成果獲獎指標,以産業化爲前提,開展了深入、系統、特色研究。
(二)高层次科研平台搭建顺利开展。出台了《黑龙江工业学院重点发展學科建設及管理办法》,与市科技局合作开发了黑龙江工业学院科研管理服务平台;与黑龙江昱泰机器制造有限公司共建了省级破碎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鸡西市天合科技公司共建水稻灌溉自动控水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鸡西市星光热风炉制造公司共建热风炉安全保护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凯威碳素制品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教学科研实践基地;与辽宁丰禾伟业科技有限公司共建无人机专业;与中科招商投资管理集团共建中科创业学院;与中国工商银行鸡西分行联合启动第七届全国大学生金融产品创意设计大赛,学生获得工商银行校园招聘直通奖励;与黑龙江技师学院签订了汽车专业人才联合培养协议,实现了资源共享,为培养具有“工匠精神”高素质人才开辟了新通道。
三、不忘辦學初心,立足地方服務發展再做新貢獻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學校作爲地方本科高校,升格不拔根,更名不改姓,永遠姓雞西。在服務“轉型發展興市富民”的偉大實踐中,奮力書寫了新時代雞西高等教育“奮進之筆”。
(一)科研高地和“智庫”作用逐年凸顯。成立了黑龍江工業學院科學技術協會,成爲聯系師生開展科學技術攻關的橋梁和紐帶。宋春蓮教授的等離子體生物質液化的方法填補國內空白,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成功獲批黑龍江省等離子體生物質材料研發與檢測重點實驗室,填補了省內生物質石墨研發方向實驗室建設的空白。省科學院雞西石墨分院也即將落戶我校。積極籌建雞西地域文化研究與傳播中心。受科技局委托,我校教師自主研發的“雞西市互聯網+科技管理與創新共享服務平台”正式投入使用。4名教師被遴選爲全市電子商務專家。5名教師被遴選爲省市十九大精神宣講團成員,赴市內外機關事業單位宣講30余場次。教師在全市舉辦各類講座、培訓百余場次,百余人擔任市級法律顧問、評估專家、學會委員、考官等,人才高地效應不斷釋放。
(二)融入地方聯合發展的趨勢持續凸顯。與市郵政局聯合開展了“郵樂購”電商體驗文化節活動,與雞西(雞冠)電商運營中心合作,引進電商平台入駐校內孵化基地,百余名在校大學生成功開店。與市糧食局聯合推動五色谷電子商務公司平台發展,爲大學生搭建了創業實踐平台。精准施策幫扶虎頭鎮新崗村和密山鎮新和村,解決了吃水、修路等重點民生工程的立項工作,開展了種養殖技術、農業高産技術、病蟲害防治技術和農産品網上銷售等方面的科技智力幫扶,在困難戶脫貧解困方面開展資金和項目幫扶,幫扶工作成效受到市委表彰。在服務中韓石墨烯産業園項目、服務雞西青少年足球訓練,以及百余次爲全市有關部門和單位提供場地和人員服務等方面,熱情支持,主動作爲,得到市委市政府和有關部門的信任、贊許和感謝。
(三)服務區域經濟發展,在良性互動中實現共贏。在校企合作工作中,我校與國家石墨産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黑龍江昱泰重型機械制造有限公司、雞西市天合科技有限公司、譜祥新材料有限公司等4家單位簽訂了聯合建立研發中心合作協議,黑龍江新曙光刺五加生物科技開發有限公司、雞西浩市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雞西天源煤炭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企業簽訂了科技合作協議,我校10余名教授與相關領域的企業簽訂了科技服務協議。
四、提升隊伍素質,增強科研實力,組建學科新團隊
出台了《科技领军人物计划管理与考核办法》《青年科研人才培養方案》,对科技人才的利用和培养起到积极的促动作用。充分发挥教学名师、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的示范和引领作用,一批学术团队,如生物质研发科研团队、石墨产品研发科研团队、机械设计科研团队、电气自动化科研团队等逐渐形成。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加强对专业技术人才的管理和考核,优化人才工作环境和发展平台,尊重人才、崇尚学术、默默奉献的良好风气正在形成。坚持“小题大做、小题深做、小题精做”,教职工围绕“党委政府”“厂矿企业”“田间地头”开展科學研究,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实现历史性突破,学校被评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